2011申论范文弘扬科学精神,提升科学素养

时间:2013-12-9 16:37  作者:也木  来源:本站原创  查看:3988  评论:0

2011全国917公务员联考申论范文,2011年河南、福建、重庆、甘肃、兵团已于9月17日举行公务员考试。

 20110921054801917.jpg

20110921054819732.jpg


《弘扬科学精神,提升科学素养》

科技不仅是知识和技能,更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科学精神的第一要义是实事求是,基本要求是崇尚理性、追求真理,不竭动力是解放思想、勇于探索。

弘扬科学精神要求我们——

政府的各项规划要敬畏自然、以人为本、求真务实。要尊重、爱护、信任和依靠专家学者。完善法律法规,学会应用科学方法监管国家的知识生产活动,及时打击抄袭、造假、代写等学术腐败行为,遏制浮躁之风。要特别鼓励和保护科学创新活动及其成果。

高校管理要遵从学术发展规律,逐步去行政化。完善职称评级机制,公平合理分配学术资源。要特别优待那些从事原创性工作的学者,否决淘汰低水平重复的科研项目。减少教师行政事务,合理调配师生比例,加大对学生学业和道德的督导力度,形成以学术和教学为主轴的教授治校模式。

学者和媒体要加强自律,共同抵制虚浮学术。要经得起利益诱惑,杜绝研制瘦肉精、包装宣传“张悟本神医”等不端行为再次出现。还要担当起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方法和知识的公共义务。要特别保护开创性的科学发现和技术革新成果。

作为社会公民,面对纷繁复杂的自然和社会现象,不能偏信超级养生、风水、卜卦算命等歪理邪说。要使理性成为一种精神,一种内在的科学思维方法,指导我们辨析出真正的科学知识,以用于养生、工作和致富。另一方面,我们要善于接受新思想、新知识。

公民科学素养有三大维度:崇尚科学精神,掌握科学方法,了解科学常识。精神是根本,它统领方法,创造知识。据统计,我国公民现今的科学素养只相当于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上世纪80年代末的水平,各项指标都急需提升。

除了弘扬科学精神,提升国民科学素养还要求我们——

政府在调研和施政工作中必须始终坚持理性思维,全方位掌握国情党情和民情,大胆想象、小心求证,尤其要注重先行试点和逐步推进。要重视智库建设、倚重专家学者,加强集体学习,率先垂范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榜样。高校和媒体要成为创造、传播科学知识的基地,要本着复兴中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不断砥砺学生和社会公众的科学精神,训练其理性思维,传授其创造和应用科学知识的能力。

作为国家科技振兴的生力军和主体部队,广大学生和人民群众也要“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积极学习各门科学,提升应用理性思维分析和判别事物的能力。这样,我们才不会沦为错信无中生有的“水变油”,夸大其词的“基因皇后”,肆意炒作的“纳米”、遍地开花的“国内首创”等伪科学的牺牲品。

一个具有科学精神的民族,才是真正有生机、有希望的民族。弘扬科学精神,提升科学素养是一项关乎我国科学技术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复兴成败的战略任务。我们必须形成以各级政府为主导,各学者团体和媒体为辅翼,广大学生和群众为主体的全民联动机制,才能完成这项长期、艰巨的事业。

参考答案2:

《弘扬科学精神,提升科学素养》

崇尚科学精神,掌握科学方法和了解科学常识构成公民科学素养的三大维度。科学精神是根本,它统领科学方法,创造科学知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崇尚理性、勇于探索、追求真理,是科学技术与生俱来的禀性,也是科学精神的实质。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方法,普及科学知识,是提升公民科学素养的基本方向。

实事求是是科学精神的第一要义,是科学方法的总纲,是真伪科学的评判标准。各级政府要做到以人为本、求真务实。要敬畏人民,尊重、爱护、信任和依靠专家学者,不断增强对世情国情党情和民情的洞察力,以及领导和服务人民,共同建设小康社会的能力;还要不断应用科学方法和知识提高其监管知识生产的能力,完善法律法规,及时打击抄袭、造假、代写等学术腐败行为,遏制学术浮躁之风。高校管理要遵从学术发展规律,逐步去行政化。公平合理地分配学术资源,减少教师行政事务,合理调配师生比例,加大对学生学业和道德的督导力度,形成以学术和教学为主轴的教授治校模式。学者和媒体要加强自律,共同抵制虚浮学术;要经得起利益诱惑,杜绝研制瘦肉精、包装宣传“张悟本神医”等罔顾公众权益的学术乱象再次出现;还要担当起以大众媒体为平台,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方法和知识的公共义务。

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要求我们崇尚理性、追求真理。崇尚理性、追求真理是公民掌握科学思维和试验方法,增加科学知识,从而提升科学素养的必由之路。面对纷繁复杂的自然和社会现象,我们有时不免迷茫,一些以神秘为迷雾,以许诺众多、简单易行为特点的歪理邪说,如超级养生、风水、卜卦算命等,会趁机侵入我们的思想。这时,理性不只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科学思维方法。它会指导我们排除邪说的神秘迷雾,洞悉事物的实际规律,从而掌握科学的知识以指导养生、工作和致富。政府、科学工作者、媒体,以及社会公众都必须在日常的学习工作中发扬和习惯这种精神、方法和知识。

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还要求我们解放思想、勇于探索。不断解放思想,切实勇于探索是弘扬科学精神,完善方法和丰富知识以提高素养的不竭动力。政府要细化完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要特别鼓励和保护科学创新成果。高校要顾及学术创新的艰巨性和长期性,特别优待那些从事原创性工作的学者,否决淘汰低水平重复的科研项目。同行和媒体要努力呵护和传播开创性的科学发现和技术革新。社会公众要乐于接受新思想、新知识。

科技不仅是知识和技能,更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个具有科学精神的民族,才是真正有生机、有希望的民族。弘扬科学精神,提升科学素养是一项关乎我国科学技术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复兴成败的战略任务。时不我待,我们必须倾全党全国之力带领全国人民积极投身于这项伟大事业。

参考答案3:

《弘扬科学精神,提升科学素养》

19世纪末20世纪初我国开始大力从西方引进科学,新文化运动两大口号之一就是“科学”。2006年胡锦涛同志提出“八荣八耻”中也有一条是“以崇尚科学为荣”。推动科学运动进行了一个多世纪,成绩斐然,国民逐渐由蒙昧走向文明开放。但反观当今现状,科学精神的弘扬与传承仍是不容乐观:既有民众盲目相信“神医”,也有专家学者抄袭论文、学术造假,甚至一些名牌大学的知名学者都卷入其中,科学沦为一些人谋取利益的幌子和工具。

温家宝同志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崇尚理性、勇于探索、追求真理,是科学技术与生俱来的禀性。科技不仅是一种知识和技能,更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

——弘扬科学精神必须做到实事求是,尊重科学本身规律。

科学是一项求真的事业,真的基本含义就是与客观事实相符合。科学是一项追求真理的伟大事业,它要求坚持实事求是研究态度。古往今来,凡是成功的科学家,无不是根据事实状况,深入调查,反复试验,并最终得出科学结论。正是这种精神,才使得我们的科学不断发展。真和假是一对天敌,主观臆断,弄虚作假和科学精神是背道而驰的。对于捏造数据,欺上瞒下的行为,必须坚持零容忍的态度,一票否决,一个都不放过,一个都不原谅!科学的发展仍然任重道远,必须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规划,统筹兼顾,让科学技术更好地造福中华民族。

——科学研发需要勇往直前,持之以恒的态度。

科学之所以成为科学其中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它不断的自我否定,通过否定达到进步。从地心说到日心说再到无心说的转变,从相对论到量子力学……。科学追求是永无止境的。五千年来,从古代四大发明到今天的航天工程,我们民族从来都没有放弃过对科学的追求,从来没有失去以科学发展文明的信心。正是这样的精神支撑着中华民族走到了今天,也正是这种精神将指引我们走向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民众科学素养的提升离不开科学精神。

专家学者必须保持批判精神,敢于仗科学执言。科学家不仅要承担科学研发的责任,同时也要担负其科学传播,科学打假的义务。科学家不能只埋头搞研究,做实验,搞课题,还应该关注社会,了解民生。对于伪科学要及时的发现界定问题,把一些打着科学旗号招摇撞骗的事件扼杀摇篮中。科学家一定要端正自己的态度,积极参与科学素养的普及。要抛弃精英意识,走群众路线,把传播科学精神和知识当中一项重要的事业来做。要走出来,占领媒体传播这块阵地!每个科学家都应该成为伪科学、假科学的一道防火墙,都应该成为打假斗士和英雄!

科学素养的提升,科学精神的培养,我们已经走了一百多年,一百年的风雨坎坷,一百年的反复,一百年的斗争方有今天的小成。弘扬科学精神,提升科学素养我们还需要很多个一百年。

我们大江东去,毕竟东去!科学是时代的精神,是历史潮流,无论有多少个张悟本也改变不了这个潮流。天不丧斯精神,张悟本奈吾何。一切伪科学都是纸老虎,科学精神会像太阳一样发出耀眼光芒,驱散所有的魑魅魍魉,科学精神必胜,人民必胜!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