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单位的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

时间:2022-5-11 17:56  作者:也木  来源:本站原创  查看:582  评论:0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建立用人单位负责、行政机关监管、行业自律、职工参与和社会监督的机制,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


用人单位的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有:

1源头上控制职业病危害

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要求,严格遵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落实职业病预防措施,从源头上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

2危害申报

用人单位工作场所存在职业病目录所列职业病的危害因素的,应当及时、如实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申报危害项目,接受监督。

3危害告知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时,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得隐瞒或者欺骗。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4职业卫生管理

用人单位应当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5提供健康保障

用人单位必须采用有效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并为劳动者提供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6培训教育

用人单位应当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卫生培训,普及职业卫生知识,督促劳动者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指导劳动者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7危害检测

用人单位应当实施由专人负责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

8健康监护

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书面告知劳动者。

9报告

定期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结果;发现职业病病人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发生或者可能发生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时,及时报告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和有关部门。

10举证

用人单位应当如实提供职业病诊断、鉴定所需的劳动者职业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等资料。

11、承担相关费用

用人单位应承担职业健康检查、疑似职业病病人医学观察、职业病诊断与鉴定、应急事故处置等相关费用。

12事故处理

发生或者可能发生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时,用人单位应当立即采取应急救援和控制措施。对遭受或者可能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及时组织救治、进行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

13保护特殊劳动者

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孕期、哺乳期的女职工从事对本人和胎儿、婴儿有危害的作业。


http://www.sgwjq.gov.cn/sgwjwsjkj/gkmlpt/content/1/1853/post_1853551.html#5186

相关评论